浅谈电路板的布局
本人对硬件设计的研究还不是很深,懂的东西也不是很多。这里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简单说说PCB布局的通常顺序,如果有什么讲得不对地方,欢迎指点。 一般顺序:首先一般布置的是一些固定位置元件、大元件或比较特殊的元件,如电源插座、指示灯、开关、发热元件、变压器、IC这些。布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,避免后面的操作过程中误移动。 插座 锁定功能 板边距离:元器件与板边的距离的话,一般的板子也许不用考虑,而且现在的制作工艺很高,有特殊需求可以跟生产商商量。一般距离都是在几个毫米以内或至少大于板厚。 高低压之间的间隔:在许多PCB上同时有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,高压电路部分的元器件与低压部分要分隔开布置。间隔距离与要承受的耐压有关,承受的耐压越大间隔距离要越大,通常情况下在2000kV时板上要距离2mm。这个并不是成比例增长,具体看承受耐压而定。有些时候为了避免爬电,还在PCB上的高低压之间开槽。: Q1 f+ C. t: {7 C 关于走线:PCB布线应尽可能的短,在高频回路中更应如此。PCB布线时,线的拐角的角度应避免出现直角或锐角,尽量布成钝角。 钝角走线 因为在高频电路和布线密度高的情况下,直角或锐角会影响电气性能。当然,有些时候特殊情况,会需要绕蛇形走线和等成走线,看起来好像不太符合布线规则。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,通常情况下还是要按照布线规则来。 蛇形走线 当 双面板 布线时,两面的导线尽量相互垂直、斜交、或弯曲走线,避免相互平行。输入及输出的布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,以免发生回授,在这些导线之间最好加接地线,导线宽度应以能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又便于生产为宜,它的最小值以承受的电流大小而定,但最小不宜小于0.2mm,在高密度、高精度的PCB中,导线宽度和间距一般可取0.3mm。导线宽度在大电流情况下还要考虑温度升高情况,单面板实验表明,当铜箔厚度为50μm、导线宽度1~1.5mm、通过电流2A时,温升很小,因此,一般选用1~1.5mm宽度导线就可能满足设计要求...